第727章 定规矩
带著两人,李开朗直奔库房。
到了库房,赵小海看到一位本不应该出现的人。
“小孙?你怎么在这里?你不是被抓走了吗?怎么回来了?”
听到赵小海的话,小孙脸色一黑,破口大骂道:
“说嘛呢说嘛呢!你咒我不是?是不是咒我?你个狗东西,我早就看明白你了,你个没安好心的东西!”
被臭骂一顿,赵小海悻悻一笑,尷尬地摸了摸脑袋。
“別生气別生气,我就是意外而已,你咋回来了?上周不是被抓了吗?”
“被抓了难不成就不能放了?我又没犯啥大事,就是拉我去问问话而已,我看你就是成心看你的我好。”
“哪有,你想多了,我就是意外而已。”赵小海解释道。
肃清活动,虽然有被抓走了后放掉的人,但这人数可不多,赵小海没想到小孙会是其中一员,有些意外罢了。
小孙骂完赵小海,紧接著便注意到李开朗。
“这位是?”
赵小海赶忙介绍道:“这位是我们材料科新任副科长,李开朗,李副科长主管对接车间的事情。”
“但凡涉及车间的事,都是他来管,上周你被抓走,库房差点出大事,幸好有李副科长在,要不然差点酿成大错。”
小孙看著李开朗,对於上周的事,他一来工友就跟他说过,幸亏有人解决,要不然就麻烦了。
“多谢李副科长帮助,要不然我差点出事。”小孙拱手谢道。
“哪里,都是应该的。”李开朗摆摆手。
“不知道李副科长来有什么事?需要我帮忙的吗?”
“不用你帮忙,李副科长带我们来是学习如何质检材料的,你忙你的就行。”赵小海解释道。
小孙看向李开朗,见他没说话:“成,那我就忙去了。”
李开朗点点头,带著两人去看材料。
走到一堆刚入库不久,等待抽检的热轧钢板前。
钢板表面覆盖著一层蓝灰色的氧化皮。
“事不宜迟,直接开始吧,小海,张伟,第一步,先辨认批次单据。”
李开朗拿起夹在钢板上的厂內部的入库单。
“核对单据上的牌號、规格、数量.是否与实物標籤和口头交接一致,任何信息对不上,这批货就不能验。”
“这一步是源头,马虎不得,单子上有问题,材料都不用检查。”
李开朗讲解得很详细,一一指出单据上要看的关键信息。
赵小海凑得很近,眼神专注地盯著单据,嘴里小声念叨。
张伟则不知道从哪里掏出小笔记本,快速记录著要点。
接著,走到库房一角拿起一把专用的小手锤,敲打板不同部位。
“听声音!听听是否有不同的声音,这一步同样很重要。”
“老师傅经验足,一般能从声音中听出有什么毛病,这一步得多听多练才有感觉。”
说著,李开朗分別敲打了几块钢材,有好有坏,让两人两人仔细辨別其中的差异。
赵小海和张伟轮流上前,拿起小手锤,笨拙地在李开朗指导下敲击著。
小海一开始只听见“噹噹当”,在李开朗反覆指点下,才隱约分辨出一处敲击点声音似乎比別处要小一点。
张伟则显得更专注,眼神微凝,似乎在捕捉每一次敲击的细微差异。
“听出不同没有?”
两人摇摇头:“感觉有一点点不同,这块沉闷点,那块清脆点。”
“不错,前两步是快速检索问题,接下来就要认真检查。”
李开朗点点头,接著下一步,拿起一旁的钢丝刷和一个边缘磨圆的小刮刀。
“先处理掉钢材表面的氧化层。”蹲下身,动作利落地在一块钢板上选了个点。
“刷和刮的手法要稳,要既能清掉这层皮儿,又不能用力过猛伤到钢材本体。用腕力,不是胳膊劲儿。”
他边说边示范,动作乾净利落,氧化皮剥落处,露出银亮的金属光泽。
“我来试试!”赵小海迫不及待地拿起刷子,学著李开朗的样子刮下去。
结果力道没控制好,“刺啦”一声,在钢材表面留下了一道明显的划痕。
“哎哟!”他惊呼一声,脸腾地红了。
李开朗没责备,只是平静地说:“划了不要紧,但要记住这手感,下次轻点。”
“这划痕得標记下来,后面出库时要特別说明,不能用在表面要求高的地方。张伟,你试试。”
张伟接过工具,小心翼翼地尝试,动作略显僵硬,但很谨慎,只刮掉了氧化皮,没留下明显痕跡。
“嗯,张伟第一次上手,这力度可以了。”李开朗给予肯定。
清理完一小块区域,李开朗又拿起放大镜、游標卡尺。
“第三步,检查外观缺陷和尺寸精度。”
他开始讲解如何分辨轧辊印、裂纹、麻坑、氧化皮压入等表面问题。
“裂纹是绝对不能放过的,哪怕细微,高温高压环境下一点裂纹都可能被放大成致命伤。”
接著,他又用游標卡尺测量了钢板的厚度、宽度,强调要按不同位置多测几点,特別是边角部位最容易出现尺寸偏差。
整个上午,三人都泡在库房里。
李开朗讲解与示范结合,条理清晰,不仅教“怎么做”,更注重解释“为什么这么做”。
赵小海渐渐收起了初时的浮躁,手上的动作也沉稳了一些。
张伟的笔记记得密密麻麻。
两人都学得相当投入。
最后,让两人亲自去试验一番,李开朗趁此机会休息休息,也能好好想想怎么把上午说的细则完善。
下午回到材料科。
钱科长叼著烟踱步过来,笑容满面:“怎么样李副科长?这俩小子还入得了眼吧?”
“学得挺认真。”李开朗给予了客观评价,然后话锋一转。
“钱科长,正好您来了,关於我们早上討论的预案细则,我琢磨了一个初稿,您看看?”
钱科长脸上的笑容不易察觉地顿了一下,隨即接过李开朗递来的几页纸。
纸上工工整整写著关於预案的主要內容,分为几个部分。
一是启动条件,明確列出质检员因故无法到岗、生產车间急催料、上级部门临时检查时,需启动应急备岗。
二是备岗人员职责与权限,明確应急质检员可应急操作,事后再记录归档,註明应急备岗操作。
三是应急流程,库房申请、材料科领导审批確认
一套流程下来,清晰明了。
钱科长扫视著这份条理清晰、权责分明、极具可操作性的预案。
眼神从最初的漫不经心逐渐变得复杂起来,眉头微锁,喷出一口烟,嘆道:
“哎,李副科长啊,你这个细则很详实,考虑得很周全,说明你是真用了心啊。这水平,不愧是大学生。”
他弹了弹菸灰,话锋却是一转:“不过嘛咱得考虑实际情况。”
“你看,这又要批条子,又要请示,又要独立记录,还要马上联繫车间.”
“这哪是应急预案嘛,这简直比平时流程还囉嗦嘛!”
“真遇到个十万火急需要放料的时刻,车间主任直接跑库房来骂娘,咱这边还停著等报告?这影响生產责任谁担?”
“咱们搞这预案,本意是提升效率、应付突发状况的,可不能捆住自个儿的手脚不是?再简化简化。”
李开朗静地看著钱科长:“钱科长,预案就是为了预防混乱,越紧急的时候,越需要有章法。”
“不能因为事情紧急,就因此让备岗人员迫於压力隨意放行问题,那才真会酿成大祸。”
“流程清晰了,备岗人员才有底气按章办事,车间知道我们在执行规范的应急流程,也怪不到他们头上。”
“话是这么说,”钱科长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,“但人在现场,身不由己吶!急起来才不管你什么章法!”
“这样,你再简化简化,这份细则的核心非常好!一定要贯彻!”
“但在具体操作细节上,给点弹性空间,让他们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,你看怎么样?”
“毕竟执行的是他们嘛!细则嘛,先按这核心发下去,让库房有个概念,回头运行中遇到问题,我们再隨时补充?”
钱科长话里话外的意思再清楚不过了。
他希望保留的是“有预案”这个名头和“备岗人员”这个安排。
但实质性的约束条款和记录要求,特別是可能影响“速度”和“人情”的部分。
他想模糊化处理,最终的执行仍依赖於个人的“灵活”。
“可以。”李开朗没有直接反驳。
他清楚现在撕破脸皮毫无益处,反而可能让刚起步的细则夭折。
他需要时间让赵小海和张伟真正掌握技术,也需要用事实证明预案的作用。
“那就按钱科长的意见办,预案的核心原则和精神,我今天下午会给小海和张伟掌握。”
“也请孙师傅、刘慢条和其他质检员理解掌握。”
“哎!这就对了嘛!”钱科长如释重负,脸上立刻堆满笑容。
“李副科长顾全大局!有你在科里,我真是省心多了!那行,细则稿子你收好。”
“我还有点事要忙,小海、张伟下午好好跟著李副科长学!”
他拍拍李开朗的肩膀,转身快步走了,仿佛生怕李开朗反悔似的。
赵小海和张伟站在一边,把两人的对话听得清清楚楚。
赵小海有些迷惑地挠挠头:“李副科长,那.咱这预案,到底是按细则搞,还是灵活搞啊?”
他还沉浸在上午的技术学习中,对领导间的微妙博弈完全摸不著头脑。
张伟眼神则微微闪动,默默地看著李开朗收起那份被“搁置”的细则稿纸,似乎若有所思。
他感觉这里面的门道,比想像中复杂。
李开朗直接道:“钱科长已经同意了,预案的大致標准就在这里,你们俩现在要学的,就是吃透这个標准!”
“等你们技术过关了,真正该灵活处理的问题,我会教你们怎么判断,在这之前,灵活不是藉口,標准才是唯一的要求!明白了吗?”
“是!”两人立刻肃然应道。
事情进展的很顺利。
李开朗將预案细则往库房一放,再深入基层的讲解一番。
一眾质检员纷纷点头同意,不同意也没办法,上面都已经决定好了的,他们只能照做。
虽然步骤多了,有些麻烦,但按流程质检结束,就是出错了也不关他们的事。
“林老师傅,质检这块就麻烦你兜底了。”
林老师傅点点头:“放心吧,我这把老骨头好歹还能用。”
交待完成,李开朗又回到办公室,一方面是优化预案细则。
一方面结合夜大的课本和工作案例,將一些质检常见的问题写出。
甚至他还自己动手画了几张简化版的抽检流程图、常见缺陷速查表等,能极大的加快质检速度。
等这些东西一放到库房,一眾质检员看了不由地目瞪口呆。
“我的个乖乖,我怎么没想到这个办法?”
“我的天,我自詡为最好的办法,没想到竟然在书上都有,这我还藏著掖著干嘛?”
“是啊,我还想著等我退休了传给我儿子呢,现在还藏啥啊。”
“以前都怕压箱底的『本事』被人偷学了去。现在想想,傻啊!真让次品溜进车间,砸的还是咱自己的招牌,饭碗都不保,藏著掖著图啥?”
质检员多年的实践下来,或多或少都总结出一些经验,但他们不能將这些经验摆出来。
他们还想传给自己孩子,好顶岗工作保住铁饭碗。
李开朗这么一弄,直接把他们『珍藏』的、视若珍宝的总结经验全盘托出。
有人自然是奉若瑰宝,有人自然是视作毒药。
氛围前所未有的活络,一种基於技术认同的凝聚力正在形成。
这正是李开朗想要的效果。
当“找出问题保障安全”成为共识,那个“灵活掌握”的空间,自然会被挤压到最小。
“咳咳~”
李开朗自然是能想到这其中的意思,轻咳两声。
“各位质检员,你们在库房工作辛苦了,十几年如一日的保证车间的生產工作。”
“虽然你们没有直接生產,也没有运输队运输,但你们是一群默默无闻的践行者.”
一番感谢的话说出,直接將几名质检员感动的泪眼婆娑,没想到他们质检工作竟然如此重要。
“常见的问题都贴在这,大家可以尽情得到看,为了厂里,我想大家没必要再藏著掖著。”
“咱们质检员最厉害的本事,就是能最快地把问题找出来,而不是找出別人没发现的问题.”
这番话,再次扭转大家心里的那点小九九。
“没错,李副科长说的是。”
“以前是我小肚鸡肠了,正好我这里还有个小技巧,今儿个大家都在这,我就说了。”
顿时,有人將自己得到一些小心得说出。
看著气氛顿时变好,李开朗满意地笑了笑。
若是每个质检员都能独当一面,那这份细则,其实有跟没有,又有什么作用?
都不用跟著流程走,有问题直接指出,可比申请快多了。
“搞定收工!”
(本章完)
带著两人,李开朗直奔库房。
到了库房,赵小海看到一位本不应该出现的人。
“小孙?你怎么在这里?你不是被抓走了吗?怎么回来了?”
听到赵小海的话,小孙脸色一黑,破口大骂道:
“说嘛呢说嘛呢!你咒我不是?是不是咒我?你个狗东西,我早就看明白你了,你个没安好心的东西!”
被臭骂一顿,赵小海悻悻一笑,尷尬地摸了摸脑袋。
“別生气別生气,我就是意外而已,你咋回来了?上周不是被抓了吗?”
“被抓了难不成就不能放了?我又没犯啥大事,就是拉我去问问话而已,我看你就是成心看你的我好。”
“哪有,你想多了,我就是意外而已。”赵小海解释道。
肃清活动,虽然有被抓走了后放掉的人,但这人数可不多,赵小海没想到小孙会是其中一员,有些意外罢了。
小孙骂完赵小海,紧接著便注意到李开朗。
“这位是?”
赵小海赶忙介绍道:“这位是我们材料科新任副科长,李开朗,李副科长主管对接车间的事情。”
“但凡涉及车间的事,都是他来管,上周你被抓走,库房差点出大事,幸好有李副科长在,要不然差点酿成大错。”
小孙看著李开朗,对於上周的事,他一来工友就跟他说过,幸亏有人解决,要不然就麻烦了。
“多谢李副科长帮助,要不然我差点出事。”小孙拱手谢道。
“哪里,都是应该的。”李开朗摆摆手。
“不知道李副科长来有什么事?需要我帮忙的吗?”
“不用你帮忙,李副科长带我们来是学习如何质检材料的,你忙你的就行。”赵小海解释道。
小孙看向李开朗,见他没说话:“成,那我就忙去了。”
李开朗点点头,带著两人去看材料。
走到一堆刚入库不久,等待抽检的热轧钢板前。
钢板表面覆盖著一层蓝灰色的氧化皮。
“事不宜迟,直接开始吧,小海,张伟,第一步,先辨认批次单据。”
李开朗拿起夹在钢板上的厂內部的入库单。
“核对单据上的牌號、规格、数量.是否与实物標籤和口头交接一致,任何信息对不上,这批货就不能验。”
“这一步是源头,马虎不得,单子上有问题,材料都不用检查。”
李开朗讲解得很详细,一一指出单据上要看的关键信息。
赵小海凑得很近,眼神专注地盯著单据,嘴里小声念叨。
张伟则不知道从哪里掏出小笔记本,快速记录著要点。
接著,走到库房一角拿起一把专用的小手锤,敲打板不同部位。
“听声音!听听是否有不同的声音,这一步同样很重要。”
“老师傅经验足,一般能从声音中听出有什么毛病,这一步得多听多练才有感觉。”
说著,李开朗分別敲打了几块钢材,有好有坏,让两人两人仔细辨別其中的差异。
赵小海和张伟轮流上前,拿起小手锤,笨拙地在李开朗指导下敲击著。
小海一开始只听见“噹噹当”,在李开朗反覆指点下,才隱约分辨出一处敲击点声音似乎比別处要小一点。
张伟则显得更专注,眼神微凝,似乎在捕捉每一次敲击的细微差异。
“听出不同没有?”
两人摇摇头:“感觉有一点点不同,这块沉闷点,那块清脆点。”
“不错,前两步是快速检索问题,接下来就要认真检查。”
李开朗点点头,接著下一步,拿起一旁的钢丝刷和一个边缘磨圆的小刮刀。
“先处理掉钢材表面的氧化层。”蹲下身,动作利落地在一块钢板上选了个点。
“刷和刮的手法要稳,要既能清掉这层皮儿,又不能用力过猛伤到钢材本体。用腕力,不是胳膊劲儿。”
他边说边示范,动作乾净利落,氧化皮剥落处,露出银亮的金属光泽。
“我来试试!”赵小海迫不及待地拿起刷子,学著李开朗的样子刮下去。
结果力道没控制好,“刺啦”一声,在钢材表面留下了一道明显的划痕。
“哎哟!”他惊呼一声,脸腾地红了。
李开朗没责备,只是平静地说:“划了不要紧,但要记住这手感,下次轻点。”
“这划痕得標记下来,后面出库时要特別说明,不能用在表面要求高的地方。张伟,你试试。”
张伟接过工具,小心翼翼地尝试,动作略显僵硬,但很谨慎,只刮掉了氧化皮,没留下明显痕跡。
“嗯,张伟第一次上手,这力度可以了。”李开朗给予肯定。
清理完一小块区域,李开朗又拿起放大镜、游標卡尺。
“第三步,检查外观缺陷和尺寸精度。”
他开始讲解如何分辨轧辊印、裂纹、麻坑、氧化皮压入等表面问题。
“裂纹是绝对不能放过的,哪怕细微,高温高压环境下一点裂纹都可能被放大成致命伤。”
接著,他又用游標卡尺测量了钢板的厚度、宽度,强调要按不同位置多测几点,特別是边角部位最容易出现尺寸偏差。
整个上午,三人都泡在库房里。
李开朗讲解与示范结合,条理清晰,不仅教“怎么做”,更注重解释“为什么这么做”。
赵小海渐渐收起了初时的浮躁,手上的动作也沉稳了一些。
张伟的笔记记得密密麻麻。
两人都学得相当投入。
最后,让两人亲自去试验一番,李开朗趁此机会休息休息,也能好好想想怎么把上午说的细则完善。
下午回到材料科。
钱科长叼著烟踱步过来,笑容满面:“怎么样李副科长?这俩小子还入得了眼吧?”
“学得挺认真。”李开朗给予了客观评价,然后话锋一转。
“钱科长,正好您来了,关於我们早上討论的预案细则,我琢磨了一个初稿,您看看?”
钱科长脸上的笑容不易察觉地顿了一下,隨即接过李开朗递来的几页纸。
纸上工工整整写著关於预案的主要內容,分为几个部分。
一是启动条件,明確列出质检员因故无法到岗、生產车间急催料、上级部门临时检查时,需启动应急备岗。
二是备岗人员职责与权限,明確应急质检员可应急操作,事后再记录归档,註明应急备岗操作。
三是应急流程,库房申请、材料科领导审批確认
一套流程下来,清晰明了。
钱科长扫视著这份条理清晰、权责分明、极具可操作性的预案。
眼神从最初的漫不经心逐渐变得复杂起来,眉头微锁,喷出一口烟,嘆道:
“哎,李副科长啊,你这个细则很详实,考虑得很周全,说明你是真用了心啊。这水平,不愧是大学生。”
他弹了弹菸灰,话锋却是一转:“不过嘛咱得考虑实际情况。”
“你看,这又要批条子,又要请示,又要独立记录,还要马上联繫车间.”
“这哪是应急预案嘛,这简直比平时流程还囉嗦嘛!”
“真遇到个十万火急需要放料的时刻,车间主任直接跑库房来骂娘,咱这边还停著等报告?这影响生產责任谁担?”
“咱们搞这预案,本意是提升效率、应付突发状况的,可不能捆住自个儿的手脚不是?再简化简化。”
李开朗静地看著钱科长:“钱科长,预案就是为了预防混乱,越紧急的时候,越需要有章法。”
“不能因为事情紧急,就因此让备岗人员迫於压力隨意放行问题,那才真会酿成大祸。”
“流程清晰了,备岗人员才有底气按章办事,车间知道我们在执行规范的应急流程,也怪不到他们头上。”
“话是这么说,”钱科长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,“但人在现场,身不由己吶!急起来才不管你什么章法!”
“这样,你再简化简化,这份细则的核心非常好!一定要贯彻!”
“但在具体操作细节上,给点弹性空间,让他们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,你看怎么样?”
“毕竟执行的是他们嘛!细则嘛,先按这核心发下去,让库房有个概念,回头运行中遇到问题,我们再隨时补充?”
钱科长话里话外的意思再清楚不过了。
他希望保留的是“有预案”这个名头和“备岗人员”这个安排。
但实质性的约束条款和记录要求,特別是可能影响“速度”和“人情”的部分。
他想模糊化处理,最终的执行仍依赖於个人的“灵活”。
“可以。”李开朗没有直接反驳。
他清楚现在撕破脸皮毫无益处,反而可能让刚起步的细则夭折。
他需要时间让赵小海和张伟真正掌握技术,也需要用事实证明预案的作用。
“那就按钱科长的意见办,预案的核心原则和精神,我今天下午会给小海和张伟掌握。”
“也请孙师傅、刘慢条和其他质检员理解掌握。”
“哎!这就对了嘛!”钱科长如释重负,脸上立刻堆满笑容。
“李副科长顾全大局!有你在科里,我真是省心多了!那行,细则稿子你收好。”
“我还有点事要忙,小海、张伟下午好好跟著李副科长学!”
他拍拍李开朗的肩膀,转身快步走了,仿佛生怕李开朗反悔似的。
赵小海和张伟站在一边,把两人的对话听得清清楚楚。
赵小海有些迷惑地挠挠头:“李副科长,那.咱这预案,到底是按细则搞,还是灵活搞啊?”
他还沉浸在上午的技术学习中,对领导间的微妙博弈完全摸不著头脑。
张伟眼神则微微闪动,默默地看著李开朗收起那份被“搁置”的细则稿纸,似乎若有所思。
他感觉这里面的门道,比想像中复杂。
李开朗直接道:“钱科长已经同意了,预案的大致標准就在这里,你们俩现在要学的,就是吃透这个標准!”
“等你们技术过关了,真正该灵活处理的问题,我会教你们怎么判断,在这之前,灵活不是藉口,標准才是唯一的要求!明白了吗?”
“是!”两人立刻肃然应道。
事情进展的很顺利。
李开朗將预案细则往库房一放,再深入基层的讲解一番。
一眾质检员纷纷点头同意,不同意也没办法,上面都已经决定好了的,他们只能照做。
虽然步骤多了,有些麻烦,但按流程质检结束,就是出错了也不关他们的事。
“林老师傅,质检这块就麻烦你兜底了。”
林老师傅点点头:“放心吧,我这把老骨头好歹还能用。”
交待完成,李开朗又回到办公室,一方面是优化预案细则。
一方面结合夜大的课本和工作案例,將一些质检常见的问题写出。
甚至他还自己动手画了几张简化版的抽检流程图、常见缺陷速查表等,能极大的加快质检速度。
等这些东西一放到库房,一眾质检员看了不由地目瞪口呆。
“我的个乖乖,我怎么没想到这个办法?”
“我的天,我自詡为最好的办法,没想到竟然在书上都有,这我还藏著掖著干嘛?”
“是啊,我还想著等我退休了传给我儿子呢,现在还藏啥啊。”
“以前都怕压箱底的『本事』被人偷学了去。现在想想,傻啊!真让次品溜进车间,砸的还是咱自己的招牌,饭碗都不保,藏著掖著图啥?”
质检员多年的实践下来,或多或少都总结出一些经验,但他们不能將这些经验摆出来。
他们还想传给自己孩子,好顶岗工作保住铁饭碗。
李开朗这么一弄,直接把他们『珍藏』的、视若珍宝的总结经验全盘托出。
有人自然是奉若瑰宝,有人自然是视作毒药。
氛围前所未有的活络,一种基於技术认同的凝聚力正在形成。
这正是李开朗想要的效果。
当“找出问题保障安全”成为共识,那个“灵活掌握”的空间,自然会被挤压到最小。
“咳咳~”
李开朗自然是能想到这其中的意思,轻咳两声。
“各位质检员,你们在库房工作辛苦了,十几年如一日的保证车间的生產工作。”
“虽然你们没有直接生產,也没有运输队运输,但你们是一群默默无闻的践行者.”
一番感谢的话说出,直接將几名质检员感动的泪眼婆娑,没想到他们质检工作竟然如此重要。
“常见的问题都贴在这,大家可以尽情得到看,为了厂里,我想大家没必要再藏著掖著。”
“咱们质检员最厉害的本事,就是能最快地把问题找出来,而不是找出別人没发现的问题.”
这番话,再次扭转大家心里的那点小九九。
“没错,李副科长说的是。”
“以前是我小肚鸡肠了,正好我这里还有个小技巧,今儿个大家都在这,我就说了。”
顿时,有人將自己得到一些小心得说出。
看著气氛顿时变好,李开朗满意地笑了笑。
若是每个质检员都能独当一面,那这份细则,其实有跟没有,又有什么作用?
都不用跟著流程走,有问题直接指出,可比申请快多了。
“搞定收工!”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