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6章 我美利坚自有国情所在
“总理,您观摩完示范会回来了?”
“嗯,好久没有看到这么有趣的场面了。有些事情也该和副总理好好谈谈了......说起来,实在是有太多了。”
一回到柏林,阿登纳便再次用锐利的目光盯著汉斯说道。
那表情,仿佛就认定他是导致德意志帝国军费开支激增的罪魁祸首一样。
好吧,这事儿也確实没什么好反驳的,不过...毕竟都是为了德意志帝国才做的嘛。
所以,能不能稍微放我一马?
“我们不在柏林期间,有什么事情发生吗?”
“並没有什么需要您担心的大事。”
汉斯朝阿登纳拋去一个“这都是我该做”的眼神,財政部长路德开口回应道。
“不过,有一则来自英国的消息......看样子邱吉尔好像打算做点什么。”
“那不就是足够值得担心的事情了吗?”
毕竟,是那位温斯顿·加里波利·邱吉尔要出手。
总觉得事情不会朝著什么好的方向发展。
“不过这次不是。他们只是宣布要重新实行金本位制度。”
“金本位......也就是说,恢復黄金兑换?”
而在前年,德国就已经恢復了金本位制度。
“没错,虽然他们动作是慢了点,但既然经济已经恢復得差不多了,想要维持英镑作为国际储备货幣的地位,重新启动因世界大战而中止的黄金兑换,回归金本位制度也是顺理成章。如今英国的经济霸权因为美国的存在已经岌岌可危了。”
“哼,倒是挺符合邱吉尔的风格。虽然这次他的判断......好像没错。”
不,判断错了。
因为金本位制度將会被1929年华尔街大崩盘和大萧条彻底摧毁。
结果就是大萧条爆发没多久,英国不得不放弃金本位制度,英镑也隨之失去了国际储备货幣的地位,英国从此彻底退出世界霸主之位。
“再说了,英国恢復金本位这事,好像也是邱吉尔诸多黑歷史之一吧?”
现在的汉斯,对前世的记忆也渐渐模糊,记不太清了。不过,似乎正是邱吉尔担任財政大臣期间坚持金本位,才导致英国商品的国际竞爭力大幅下滑,利率升高,百姓生活变得更加艰难。
而英国政府这场经济政策的失败,也正是现任英国首相斯坦利·鲍德温(stanley baldwin)內阁面临的最大危机——1926年英国大罢工的导火索。最终鲍德温不得不把唐寧街的钥匙交给工党的詹姆斯·拉姆齐·麦克唐纳(james ramsay macdonald)。只能说,邱吉尔这回又成功地“当了一次首相”。
不过现在而言,邱吉尔並不是重点。
真正的问题,是大萧条,是那场已经迫在眉睫的风暴。
『不过,大萧条真的会像原歷史那样,在相同的时间点到来吗?』
说实话,这点汉斯也没有把握。
他既不是经济学家,也不清楚大萧条爆发的真正根源。
他只知道,美国的经济泡沫在华尔街崩盘中一夕爆炸,而美国政府又未能及时应对,才使得灾难扩散一发不可收拾。
『看样子......该找人商量一下了。』
关於如何应对大萧条引发的经济衰退,他倒是有些初步设想。
但若要减轻大萧条本身的衝击,以他这个连家中商业財政都交给路易丝打理的人来说,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。
可问题是,到底该和谁谈这件事呢?
没人会相信“美国的经济会崩盘,从而引发一场全球性的经济浩劫”这种话。
『阿登纳和路德部长......都不行。』
一不小心,事情就会闹得太大。
那只剩一个选择了。
『得去见见亚尔马·沙赫特,帝国银行总裁。』
是时候前往法兰克福了。
......
“欢迎光临,副总理阁下。欢迎您蒞临国家银行总部。”
“好久不见了,沙赫特总裁。”
几天后,汉斯造访了位於法兰克福的国家银行(reichsbank)总部。
迎接他的亚尔马·沙赫特,是汉斯所知的德国最顶尖的经济专家之一,同时也是德意志帝国中央银行的总裁。
“不过,今天您亲自到法兰克福来,是为了什么呢?啊,当然我听过您会来,但身兼外务部长与副总理之职的您,亲自走这一趟,总让我有些摸不著头绪。”
“是因为我有件重要的事情,必须与总裁详谈。”
沙赫特没有绕弯子,开门见山地询问,汉斯也直截了当地回答了。
“需要与我商討的事情......是与政府事务有关的吗?”
“姑且可以这么说。”
“......那我们还是换个安静些的地方继续谈吧。”
汉斯点了点头。確实,以將要谈的內容而言,泄露出去对任何人都不会有半点好处。
“来,请讲吧。”
不久后,沙赫特带著汉斯走进了国家银行深处的贵宾室,亲手倒上一杯酒后开口说道。
汉斯深吸一口气,缓缓说道:
“首先,请你看看这个。”
“这......是关於美国经济的资料啊。”
“嗯,我是在与美国大使共进晚宴时无意中听说的,最近美国的股市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。”
“没错。从休斯政府时期开始的减税政策导致市场上的流动资金迅速增加,股票市场也因此前所未有地活跃了起来。”
“但在我看来,这种增长......已经显得过於炽热了。”
“过热?您是说,目前的资本投入已经过剩,导致美国金融市场可能正面临泡沫化吗?”
沙赫特一边推下眼镜,一边试探地问道,汉斯则点头表示认同。
“这纯属我的个人担忧,但我想......一旦这个泡沫破裂,很可能会重演1907年的金融恐慌——不,甚至可能爆发更严重的经济灾难。”
1907年的银行恐慌已经证明了,一旦美国出事,连带著整个欧洲乃至全球都会受到牵连。
而如今的美国经济早已不是当年的规模,甚至占据了全球经济的四成。若它崩塌,后果不堪设想。
“嗯......泡沫,泡沫啊......”
沙赫特低声沉吟著,脸色变得凝重。他这会儿才像是坐在国家银行总裁的位置上,而不是刚才那位和气的接待者。
“单凭现在这点资料,还不足以断定美国股市是否真的形成了泡沫,若要得出结论,仍需更深入的调查。”
“我明白。”
“不过,从趋势来看,確实存在这个可能。虽然美国经济正值繁荣,但他们的增长率却在逐渐放缓。”
“也就是说,经济的內在动力正在减弱。”
“正是如此。虽然也不能排除是暂时现象的可能性。但即使真有泡沫,我仍不认为这会发展到您所说的经济恐慌那种地步。再说,美国政府也不是傻子,不可能眼睁睁看著泡沫爆裂而无动於衷吧?”
——是啊,那是按常理来说。
问题就在於,现在的美国,跟所谓“常理”已经是两回事了。
单就那部让黑手党最开心的《禁酒法》,哪怕副作用已经明摆著,却还在硬撑下去,这已经说明了一切。
“总裁,你小时候在美国生活过,应该比我更清楚,美国政府在经济政策上常常表现出一种近乎极端的自由放任態度。”
那正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·斯密在《国富论》中提出的所谓“看不见的手”(invisible hand)理论。
说白了,就是政府哪怕不插手,市场也能靠人类的私慾与竞爭自然运行。
但问题是,当年的美国政府正是过度迷信这只“看不见的手”,哪怕明知道局势不妙,也迟迟不愿出手干预。
说实话,这也有些冤枉亚当·斯密了。美国政府对他的理解是错的。
亚当·斯密提出“看不见的手”,並不是说国家应完全退出市场,而是反对国家与企业联手形成垄断。
“我认为,即便美国政府察觉到了泡沫的存在,甚至开始出现恐慌徵兆,他们依然会选择袖手旁观,坚信市场自有其解法。”
“嗯......”
沙赫特眉头紧锁,显然陷入了纠结。
“美国政府真有这么放任?”的理性思维,与“美国一向就这德行”的直觉判断,在他脑海中剧烈交锋著。
“总裁,其实也不用太纠结。我现在说的这些,仅仅是基於某些跡象和资料所做出的推测而已。”
“那倒是。”
“所以,我们不妨做个假设:假如美国的股市確实存在泡沫,假如这个泡沫最终破裂,引发金融市场崩溃,乃至经济大恐慌......那么,你认为这种衝击將有多大?”
“足以堪比末日。”
沙赫特毫不犹豫地回答。
“不只是美国,整个世界都將迎来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。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萧条。虽然,我仍旧认为这种可能性並不高。”
“但我作为副总理的职责,就是为了哪怕再小的可能性,也要提前做好准备。”
“原来如此,这就是您专程前来找我的原因啊。”
“是啊。即便这调查最终被证明是多此一举,我也认为值得一试——尤其是要由您这样的专家来亲自进行。”
“好吧,我明白了。虽然我希望您的担忧只是杞人忧天,但像我们这种人,確实必须时刻设想最坏的情况。我会著手调查这件事。”
“谢谢你愿意接受我冒昧的请求。”
汉斯与沙赫特握手答谢。
儘管沙赫特对大萧条的发生仍持怀疑態度,让人略感遗憾,但在当下,这已是最好的结果。至少,他已经意识到了那微弱但致命的可能性。
『说实话,我真想一拍桌子大喊“百分百会发生大萧条!全球经济在五年內全线崩溃!”......』
但那样的话,不只是“狼来了”,简直是“疯子来了”。
虽然阿登纳可能会对他半信半疑,但——
真相,是无法掩盖也无法否认的。
大萧条,就要来了。
它,已经悄然接近。
......
与此同时,就在我们的主角为即將来临的不安忧心忡忡之时,问题的根源——美国,却在浑然不觉中享受著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。
正如胡佛所承诺的“每家车库一辆车”那样,美国平民的生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富足。中產阶级几乎家家都拥有一辆汽车、一台收音机;而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投资者们,则在不断膨胀的財富面前笑逐顏开。
但是,就算美国的財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泛滥成灾,这个国家也並非一派祥和。
不如说,正因为財富泛滥,才更显得喧囂动盪。
其中最具代表性的,便是禁酒法。
这部被称为“美国史上最虚偽、最偽善”的法律,隨著时间推移,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,给美国社会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。
人总是这样,越是不让做的事,越是想做。禁酒令一出,民眾反倒比以往更渴望酒精,而只要有需求,自然就会有供给,私酒生意也因此兴盛起来。
而如今在美国主导这条私酒產业链的,正是黑手党,由义大利裔移民组成的义大利黑手党。
踏——踏——踏——
而在这群义大利黑手党之中,近来崭露头角的有这么一个人——
“老大,我可以进来吗?”
“进来吧,阿方斯。”
他的名字叫阿方斯·加布里埃尔·卡彭(alphonse gabriel capone)。
即使年纪尚轻,却已被视为掌控芝加哥的黑手党家族“芝加哥犯罪集团(chicago outfit)”的下一任首领。他,正是日后声名狼藉的“疤面煞星”阿尔·卡彭(al capone)。
“听说你有话要跟我说?”
面对“芝加哥集团”的现任首领,同时也是他恩师、外號“狐狸”的老奸巨猾之人,强尼·托里奥(johnny torrio)的提问,阿尔·卡彭扬起嘴角,脸上的刀疤隨之微微扭动,露出特有的“疤面笑容”。
“嗯,正如您所知,最近北边那帮傢伙一直覬覦我们的地盘。”
“北边”这两个字一出,托里奥的眉头立刻微微抽搐。
如今,“芝加哥犯罪集团”正与“北区帮(north side gang)”展开一场血腥的地盘之爭。那是由爱尔兰裔为主的黑帮组成(其中也包括一些德国人、波兰犹太人等)。
“哼,那群傲慢的爱尔兰小子,总有一天得彻底剷除他们才行。”
“正是如此。而若我们要彻底压制北区那群人,终归还需要更多的资金。”
“资金?难不成你是说,除了私酒之外,还找到了新的金主?”
“不如说,是开闢了一个全新的市场,全新的生意。”
“哦?”
听到这里,托里奥的眼中闪过一丝兴趣。
而阿尔·卡彭再次露出那道招牌刀疤微笑,缓缓说道:
“没错,正是——牛奶生意。”
“嗯,好久没有看到这么有趣的场面了。有些事情也该和副总理好好谈谈了......说起来,实在是有太多了。”
一回到柏林,阿登纳便再次用锐利的目光盯著汉斯说道。
那表情,仿佛就认定他是导致德意志帝国军费开支激增的罪魁祸首一样。
好吧,这事儿也確实没什么好反驳的,不过...毕竟都是为了德意志帝国才做的嘛。
所以,能不能稍微放我一马?
“我们不在柏林期间,有什么事情发生吗?”
“並没有什么需要您担心的大事。”
汉斯朝阿登纳拋去一个“这都是我该做”的眼神,財政部长路德开口回应道。
“不过,有一则来自英国的消息......看样子邱吉尔好像打算做点什么。”
“那不就是足够值得担心的事情了吗?”
毕竟,是那位温斯顿·加里波利·邱吉尔要出手。
总觉得事情不会朝著什么好的方向发展。
“不过这次不是。他们只是宣布要重新实行金本位制度。”
“金本位......也就是说,恢復黄金兑换?”
而在前年,德国就已经恢復了金本位制度。
“没错,虽然他们动作是慢了点,但既然经济已经恢復得差不多了,想要维持英镑作为国际储备货幣的地位,重新启动因世界大战而中止的黄金兑换,回归金本位制度也是顺理成章。如今英国的经济霸权因为美国的存在已经岌岌可危了。”
“哼,倒是挺符合邱吉尔的风格。虽然这次他的判断......好像没错。”
不,判断错了。
因为金本位制度將会被1929年华尔街大崩盘和大萧条彻底摧毁。
结果就是大萧条爆发没多久,英国不得不放弃金本位制度,英镑也隨之失去了国际储备货幣的地位,英国从此彻底退出世界霸主之位。
“再说了,英国恢復金本位这事,好像也是邱吉尔诸多黑歷史之一吧?”
现在的汉斯,对前世的记忆也渐渐模糊,记不太清了。不过,似乎正是邱吉尔担任財政大臣期间坚持金本位,才导致英国商品的国际竞爭力大幅下滑,利率升高,百姓生活变得更加艰难。
而英国政府这场经济政策的失败,也正是现任英国首相斯坦利·鲍德温(stanley baldwin)內阁面临的最大危机——1926年英国大罢工的导火索。最终鲍德温不得不把唐寧街的钥匙交给工党的詹姆斯·拉姆齐·麦克唐纳(james ramsay macdonald)。只能说,邱吉尔这回又成功地“当了一次首相”。
不过现在而言,邱吉尔並不是重点。
真正的问题,是大萧条,是那场已经迫在眉睫的风暴。
『不过,大萧条真的会像原歷史那样,在相同的时间点到来吗?』
说实话,这点汉斯也没有把握。
他既不是经济学家,也不清楚大萧条爆发的真正根源。
他只知道,美国的经济泡沫在华尔街崩盘中一夕爆炸,而美国政府又未能及时应对,才使得灾难扩散一发不可收拾。
『看样子......该找人商量一下了。』
关於如何应对大萧条引发的经济衰退,他倒是有些初步设想。
但若要减轻大萧条本身的衝击,以他这个连家中商业財政都交给路易丝打理的人来说,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。
可问题是,到底该和谁谈这件事呢?
没人会相信“美国的经济会崩盘,从而引发一场全球性的经济浩劫”这种话。
『阿登纳和路德部长......都不行。』
一不小心,事情就会闹得太大。
那只剩一个选择了。
『得去见见亚尔马·沙赫特,帝国银行总裁。』
是时候前往法兰克福了。
......
“欢迎光临,副总理阁下。欢迎您蒞临国家银行总部。”
“好久不见了,沙赫特总裁。”
几天后,汉斯造访了位於法兰克福的国家银行(reichsbank)总部。
迎接他的亚尔马·沙赫特,是汉斯所知的德国最顶尖的经济专家之一,同时也是德意志帝国中央银行的总裁。
“不过,今天您亲自到法兰克福来,是为了什么呢?啊,当然我听过您会来,但身兼外务部长与副总理之职的您,亲自走这一趟,总让我有些摸不著头绪。”
“是因为我有件重要的事情,必须与总裁详谈。”
沙赫特没有绕弯子,开门见山地询问,汉斯也直截了当地回答了。
“需要与我商討的事情......是与政府事务有关的吗?”
“姑且可以这么说。”
“......那我们还是换个安静些的地方继续谈吧。”
汉斯点了点头。確实,以將要谈的內容而言,泄露出去对任何人都不会有半点好处。
“来,请讲吧。”
不久后,沙赫特带著汉斯走进了国家银行深处的贵宾室,亲手倒上一杯酒后开口说道。
汉斯深吸一口气,缓缓说道:
“首先,请你看看这个。”
“这......是关於美国经济的资料啊。”
“嗯,我是在与美国大使共进晚宴时无意中听说的,最近美国的股市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。”
“没错。从休斯政府时期开始的减税政策导致市场上的流动资金迅速增加,股票市场也因此前所未有地活跃了起来。”
“但在我看来,这种增长......已经显得过於炽热了。”
“过热?您是说,目前的资本投入已经过剩,导致美国金融市场可能正面临泡沫化吗?”
沙赫特一边推下眼镜,一边试探地问道,汉斯则点头表示认同。
“这纯属我的个人担忧,但我想......一旦这个泡沫破裂,很可能会重演1907年的金融恐慌——不,甚至可能爆发更严重的经济灾难。”
1907年的银行恐慌已经证明了,一旦美国出事,连带著整个欧洲乃至全球都会受到牵连。
而如今的美国经济早已不是当年的规模,甚至占据了全球经济的四成。若它崩塌,后果不堪设想。
“嗯......泡沫,泡沫啊......”
沙赫特低声沉吟著,脸色变得凝重。他这会儿才像是坐在国家银行总裁的位置上,而不是刚才那位和气的接待者。
“单凭现在这点资料,还不足以断定美国股市是否真的形成了泡沫,若要得出结论,仍需更深入的调查。”
“我明白。”
“不过,从趋势来看,確实存在这个可能。虽然美国经济正值繁荣,但他们的增长率却在逐渐放缓。”
“也就是说,经济的內在动力正在减弱。”
“正是如此。虽然也不能排除是暂时现象的可能性。但即使真有泡沫,我仍不认为这会发展到您所说的经济恐慌那种地步。再说,美国政府也不是傻子,不可能眼睁睁看著泡沫爆裂而无动於衷吧?”
——是啊,那是按常理来说。
问题就在於,现在的美国,跟所谓“常理”已经是两回事了。
单就那部让黑手党最开心的《禁酒法》,哪怕副作用已经明摆著,却还在硬撑下去,这已经说明了一切。
“总裁,你小时候在美国生活过,应该比我更清楚,美国政府在经济政策上常常表现出一种近乎极端的自由放任態度。”
那正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·斯密在《国富论》中提出的所谓“看不见的手”(invisible hand)理论。
说白了,就是政府哪怕不插手,市场也能靠人类的私慾与竞爭自然运行。
但问题是,当年的美国政府正是过度迷信这只“看不见的手”,哪怕明知道局势不妙,也迟迟不愿出手干预。
说实话,这也有些冤枉亚当·斯密了。美国政府对他的理解是错的。
亚当·斯密提出“看不见的手”,並不是说国家应完全退出市场,而是反对国家与企业联手形成垄断。
“我认为,即便美国政府察觉到了泡沫的存在,甚至开始出现恐慌徵兆,他们依然会选择袖手旁观,坚信市场自有其解法。”
“嗯......”
沙赫特眉头紧锁,显然陷入了纠结。
“美国政府真有这么放任?”的理性思维,与“美国一向就这德行”的直觉判断,在他脑海中剧烈交锋著。
“总裁,其实也不用太纠结。我现在说的这些,仅仅是基於某些跡象和资料所做出的推测而已。”
“那倒是。”
“所以,我们不妨做个假设:假如美国的股市確实存在泡沫,假如这个泡沫最终破裂,引发金融市场崩溃,乃至经济大恐慌......那么,你认为这种衝击將有多大?”
“足以堪比末日。”
沙赫特毫不犹豫地回答。
“不只是美国,整个世界都將迎来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。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萧条。虽然,我仍旧认为这种可能性並不高。”
“但我作为副总理的职责,就是为了哪怕再小的可能性,也要提前做好准备。”
“原来如此,这就是您专程前来找我的原因啊。”
“是啊。即便这调查最终被证明是多此一举,我也认为值得一试——尤其是要由您这样的专家来亲自进行。”
“好吧,我明白了。虽然我希望您的担忧只是杞人忧天,但像我们这种人,確实必须时刻设想最坏的情况。我会著手调查这件事。”
“谢谢你愿意接受我冒昧的请求。”
汉斯与沙赫特握手答谢。
儘管沙赫特对大萧条的发生仍持怀疑態度,让人略感遗憾,但在当下,这已是最好的结果。至少,他已经意识到了那微弱但致命的可能性。
『说实话,我真想一拍桌子大喊“百分百会发生大萧条!全球经济在五年內全线崩溃!”......』
但那样的话,不只是“狼来了”,简直是“疯子来了”。
虽然阿登纳可能会对他半信半疑,但——
真相,是无法掩盖也无法否认的。
大萧条,就要来了。
它,已经悄然接近。
......
与此同时,就在我们的主角为即將来临的不安忧心忡忡之时,问题的根源——美国,却在浑然不觉中享受著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。
正如胡佛所承诺的“每家车库一辆车”那样,美国平民的生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富足。中產阶级几乎家家都拥有一辆汽车、一台收音机;而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投资者们,则在不断膨胀的財富面前笑逐顏开。
但是,就算美国的財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泛滥成灾,这个国家也並非一派祥和。
不如说,正因为財富泛滥,才更显得喧囂动盪。
其中最具代表性的,便是禁酒法。
这部被称为“美国史上最虚偽、最偽善”的法律,隨著时间推移,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,给美国社会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。
人总是这样,越是不让做的事,越是想做。禁酒令一出,民眾反倒比以往更渴望酒精,而只要有需求,自然就会有供给,私酒生意也因此兴盛起来。
而如今在美国主导这条私酒產业链的,正是黑手党,由义大利裔移民组成的义大利黑手党。
踏——踏——踏——
而在这群义大利黑手党之中,近来崭露头角的有这么一个人——
“老大,我可以进来吗?”
“进来吧,阿方斯。”
他的名字叫阿方斯·加布里埃尔·卡彭(alphonse gabriel capone)。
即使年纪尚轻,却已被视为掌控芝加哥的黑手党家族“芝加哥犯罪集团(chicago outfit)”的下一任首领。他,正是日后声名狼藉的“疤面煞星”阿尔·卡彭(al capone)。
“听说你有话要跟我说?”
面对“芝加哥集团”的现任首领,同时也是他恩师、外號“狐狸”的老奸巨猾之人,强尼·托里奥(johnny torrio)的提问,阿尔·卡彭扬起嘴角,脸上的刀疤隨之微微扭动,露出特有的“疤面笑容”。
“嗯,正如您所知,最近北边那帮傢伙一直覬覦我们的地盘。”
“北边”这两个字一出,托里奥的眉头立刻微微抽搐。
如今,“芝加哥犯罪集团”正与“北区帮(north side gang)”展开一场血腥的地盘之爭。那是由爱尔兰裔为主的黑帮组成(其中也包括一些德国人、波兰犹太人等)。
“哼,那群傲慢的爱尔兰小子,总有一天得彻底剷除他们才行。”
“正是如此。而若我们要彻底压制北区那群人,终归还需要更多的资金。”
“资金?难不成你是说,除了私酒之外,还找到了新的金主?”
“不如说,是开闢了一个全新的市场,全新的生意。”
“哦?”
听到这里,托里奥的眼中闪过一丝兴趣。
而阿尔·卡彭再次露出那道招牌刀疤微笑,缓缓说道:
“没错,正是——牛奶生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