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52章 崔元婚事 最后准备
另一边。
今天正是崔元和柳安的婚事。
院里的气氛像被浆浸透,洋溢著难得的喜庆。
崔元摸著炕头那件簇新的蓝布褂子——这是柳安托隔壁王大妈赶了三个通宵的成果。
布料虽是最寻常的劳动布,但做得硬挺,立领盘扣针脚细密,衬得他常年寡淡的脸也有了精神。
柳安也被母亲田唤起。
田从箱底捧出珍藏多年的大红碎灯芯绒罩袄,那是她出嫁时的体面衣裳。
“我的姑娘哟,今儿起就是崔家媳妇了.”
田嗓音发哽,粗糙的手指穿过女儿乌黑的长辫,“到了那边勤快些,跟你元哥好好过日子。”
柳安一个白眼:“妈!你说说啥呢,我就是嫁过去了,又不是以后都不回来了。”
“您要捨不得,我以后我天天会来看您。”
田被柳安这话一打岔,原本泪眼婆娑的双眼立马止住。
“你个姑娘家家的,尽说这话。”说罢,轻轻打了柳安一掌。
“啊!干嘛呢妈!大日子的大头不好!”柳安嘟著嘴道。
“让你长长记性,都老大不小了还嫁人了,还跟小孩子一个样。”田点了点女儿的额头。
“知道啦!”柳安嘟嘟嘴不服气,转头对著镜子看著今天的妆造,还挺好看的。
刚过十点,小院便喧腾起来。
师父柳化中第一个到,灰布中山装洗得发白却扣得严整,左手提鼓囊布兜,右手拎著竹篮。
“元子,安安!年头紧巴,这点棒子麵跟红,就当师父添的嚼穀。”
“噔噔噔”的脚步声震得地面微颤,师兄沈木提著一小麻袋跨进门:“东北老家捎的黄小米!熬粥养人!”
李开朗拎著布袋紧隨其后,袋口泄出雪白的麵粉。
白修文也拎著一小袋大米进来。
其他亲戚朋友也陆陆续续到来,大家手里也提著些粮食过来。
一筐晒透的红薯干、瓦罐油汪汪的醃咸菜疙瘩、一包炸生
大家提来的粮食都不多,却也表示著一点心意。
在这个时候办婚宴请大家齐聚一堂吃饭,可是件大出血的事,大家都不会让他们吃亏。
亲戚朋友们陆陆续续到达,一时间院里瞬间热闹起来。
倒座房前的空地小院扫得鋥亮,摆了简陋的两张方桌,铺了红布,虽然简陋但欢庆不减。
亲戚朋友们说说笑笑,带来的粮食让这宴席显得分外朴实。
“吉——时——到——!”沈木的吼声刚落,院外“噼里啪啦”炸响一掛鞭。
柳安搀著母亲踏出房门,红袄似一团火灼烧了灰扑扑的院落。
崔元疾步上前,两人的手掌触碰。
师父柳化中挺直微驼的背脊,肃立中院:“今儿各位来参加我徒弟和侄女的婚事,我替两个孩子鞠一躬!”
朝四方深躬,掌声混著“应当应分”的回应炸开。
“元子跟我学艺虽仅有2年有余,手稳心细,安安是我亲侄女,懂事知理!往后日子.”
仪式简单到极致。
没有什么一拜天地,二拜高堂
没有信物交换,没有繁文縟节。
可当崔元掀起柳安红袄袖口,將师父递来的红绳系上她腕间时,院中喝彩声几乎掀翻瓦片。
“好!”
“恭喜恭喜!”
“喜结连理,祝愿白头偕老!”
大家纷纷出声祝福。
婚礼仪式就此结束,宴席便准备开始。
厨房里蒸汽氤氳。
几个亲戚帮忙做著,將大家送来的粮食一一用上。
將白面与玉米面揉成太极状,擀开切成韭叶宽。
田熗香萝卜白菜,咸菜丝淋上三滴香油。
李开朗送的白面被捏成三十个元宝饺,蒸屉一掀,香气勾得人肚肠鸣叫。
那油炸生米此刻也派上用场。
很快,宴席做好。
大家捧碗执筷,“稀溜溜”吸著麵条。
沈木蹲在台阶上捧海碗喝汤,喉结滚动如擂鼓。
柳安弟弟柳强捏著饺子细嚼,油汁从指缝淌下也浑然不觉,吃完后舔净碗底,盯著崔元傻笑:“姐夫,啥时候抱外甥?”
柳安颊生红云,崔元只闷头给她碗里添饺子。
一时间,小小院子里热闹非凡。
大家有说有笑,虽然没有什么大鱼大肉,但也让大家吃的尽欢。
崔家的热闹非凡,自然就显得院子其他人家的淒凉。
贾家。
听著倒座房传来的阵阵喝彩声,贾张氏却不是那么滋味。
裹著瘸腿歪在炕上,隔窗啐道:“穷抖擞!连片肉都没有!”
想到少管所里的棒梗,她捶胸哭嚎:“我苦命的孙儿哎!还不知挨谁的打”
秦淮茹攥著抹布立在阴影里,也在想著棒梗是不是受苦了,以前都没离开过她身旁。
这冷不丁不在了,显得更加珍惜。
想要去看棒梗,但一想到易中海说的,三岁看大,七岁看老,还是狠下心来。
秦淮茹听著鞭炮声传来,她倏然想起八九年前的自己:红袄、轿、甜软的喜餑餑.
现如今只剩冰窟似的炕席,三张嗷嗷待哺的嘴。
前院阎埠贵“咔噠”拨著算盘珠,遥看著倒座房。
他原计划隨个五毛钱,既能祝福人家,还能蹭顿油水饭,岂不美哉。
可惜人崔元压根就不收,也不请他去,连门都没进去!
阎埠贵算计本事,现在整个院子都知道了,他这一去,指不定全家人都一起去。
崔元本来就没打算邀请那么多人,再则粮食也不多,阎埠贵一家子来非得吃空不成。
“又有一个结婚了!”阎解成躺在床上,惆悵地望著天板,耳边传来阵阵欢笑声。
“唉~”
整个院子年轻一代,没剩几个人没结婚。
李开朗、陈同靖、还有后罩房那几个,他们不算在內。
李开朗和陈同靖,两人都比他年轻,工作还比他好,这可怎么比的了啊。
感嘆了两句,阎解成很快就收拾好心情。
“管他呢,结婚就结婚,反正我的好日子也不远了,再挨过5个月,快了快了,熬了快2年,也不差这最后一点。”
午后宴散,院里恢復了寧静。
田带人洗刷锅碗,崔元也將大家带来的粮食放好。
柳安褪下大红袄子叠齐收好,换回打著补丁的旧衣,帮母亲洗筷勺。
一切事了,田最后叮嘱柳安:“跟你元哥以后好好过日子啊。”
“知道啦妈!”柳安有些受不了母亲的嘮叨,最后跟崔元、崔大娘说了些话便离开。
崔元和柳安进到现在终於是独属於两人的新家,柳安还在回味婚礼,对崔元说:
“元哥,咱们看场电影。”
崔元点头,“成,今儿个听你的。”
参加完崔元和柳安的婚事,白修文回家跟徐思楠说了声后,便直奔废品站。
他要去做最后的准备。
8月的头一天,站长王成才便找到他,说起了变废为宝展览会的事。
“小白,展会时间定好了,就在下周一,也就是七天后,在文化宫举办为期半个月的变废为宝展览会。”
“到时候展会开幕会有文工团演出,还有领导会过来视察,是成是败全看这一次展会了。”
“趁著还有时间,你多准备准备,这次持续半个月,你儘可能多准备,免得到时候出现什么问题。”
“放心吧,站长,我一定全力以赴!”白修文重重点头。
这次展览会对两人而言,都很重要,为了这次展览会两人都准备了两三个月的时间。
白修文先来到废品站的维修间,看看自己还有什么落下的没拿。
展览会要展出的『宝贝』这几天都陆陆续续拿过去了,现在就是最后再看一眼,確认还有什么没拿的。
除了宝贝,也有一些资料性的文件也要拿出来,其中包含了王成才要他背诵的资料、话术等,这些资料可是他这半个多月的成果,同样不容忽视。
俗话说
之后工作地点就在那里,可能一天都要呆在那,这里可能就没空过来。
“该拿的也都拿了,应该没什么东西忘拿了。”白修文最后確认再三,没发现什么忘拿的。
直奔文化宫。
文化宫內,不再是前几天首次布展时略显空旷的模样。
各个展位已然初具规模,大大小小、形態各异的“宝贝”被精心安放在展台、货架甚至是特意搭建的小景之上,上面贴著標註名称、来源废品站和功能的標籤。
空气中瀰漫著新鲜的油漆味、木材味,还隱约混杂著铁锈、纸张、旧塑料那些废品站特有的气息。
白修文深吸一口气,那股混杂的气味仿佛带有魔力般,顿时让他的疲惫消散了不少。
经过一个个展区,白修文依旧是止不住的好奇。
有用报废的自行车链条、轴承滚珠、铁皮罐等组合焊接成抽象的动物和植物形態,充满力量感。
有用碎玻璃瓶底打磨光滑后拼接成流光溢彩的掛灯。
此类种种,並不怎么实用,但是创意感十足。
当初第一次看到这些『宝贝』时,白修文头脑就不自觉的迸发出灵感。
恨不得立马回废品站,借鑑这些创意造出『宝贝』,只是苦於时间不够,只能暂且压下。
王成才当时就笑道:“变废为宝,除了实用价值,美感、情怀也算『宝』吧?”
这一见识,也让白修文思维顿时扩展,变废为宝,维度似乎比他预想的更宽广。
它不仅存在於物理结构和功能的重塑,也可以存在於情感连结与美学价值的再创造。
这种多维度的碰撞,才是展览会真正激动人心的地方。
他在心里默默记下:介绍时,除了说明功能和製作过程,也要点出材料本身的“前世”和赋予新生后的“情感温度”。
快速走回自己的展览区。
这里位置不算最佳,但胜在也还不错。
从废品站拉过来的第一批核心展品已经安置妥当。
最显眼的是那个自然是脚踩式手动粉碎制煤机。
旁边有用搪瓷脸盆底焊接上铁丝网和旧铁皮围成的节能煤炭催燃器。
等等变废为宝的成果都展览在这,每一件旁边都预留了摆放介绍资料的位置。
王成才正好也在这,正拿著个小本子,一丝不苟地核对展品清单。
“小白,你来的正好!展品主体我看著是齐了,跟你清单核对过了。安全確认也做了,挺好。”
“辛苦站长了。”白修文放下沉甸甸的文件袋,“我还得把这些『软宝贝』安置好。”
他打开文件袋,里面是一沓沓分门別类整理好的资料:
展示板文字稿,细分解每一件核心展品的原材料构成、设计理念、变废为宝的关键技术点
还有互动问答预案,薄薄的一本,但內容关。
这其中额开始提炼可能会被问到的十几种核心问题及答案,涵盖製作方法、成本估算等等。
他针对每个问题都提炼了几句简明扼要的核心回答,方便应对。
王站长说得好,“好记性不如烂笔头”,关键时刻瞄一眼能救命。
这个就不能展示出来,得自己拿著,免得被人问起来,自己一问三不知。
还有几张类似介绍展会的小卡片,上面简单介绍了一下展品,以及一些数据。
最重要的,自然是讲解稿,这不是死记硬背的稿件,而是条理清晰的逻辑树状图。
標明了不同观眾可能感兴趣的点在哪里,需要强调的重点是什么,这份稿子他可是背了足足半个多月,就连徐思楠都听得都烦了,甚至都会背了。
对於这些资料,王成才早有预料,这些资料的製作自然是有他的一份。
“好!这准备工作做得扎实!”
“到时候开幕仪式后的领导视察路线是固定的,但我们自己展台这里,就得靠你这张嘴和这些资料把我们的宝贝说活、说明白、说进人心坎里去!”
他拍了拍白修文的肩膀,“这些天累坏了吧?”
白修文轻轻摇头:“还行,心里有底就不觉得累。”
王成才点点头,“我也一样。”
两人相视哈哈大笑。
这是他俩的大事,再怎么辛苦劳累都不为过。
两人没多聊,立刻投入工作,將不同的文字介绍资料固定放好在展品前。
確认没有遗漏任何展品核心部件和关键资料后,两人这才稍稍鬆了口气。
陆陆续续的其他展会的人也来做准备,文化宫內已是一片忙碌景象。
大家都在做最后的准备,就等著明天了。
(本章完)
另一边。
今天正是崔元和柳安的婚事。
院里的气氛像被浆浸透,洋溢著难得的喜庆。
崔元摸著炕头那件簇新的蓝布褂子——这是柳安托隔壁王大妈赶了三个通宵的成果。
布料虽是最寻常的劳动布,但做得硬挺,立领盘扣针脚细密,衬得他常年寡淡的脸也有了精神。
柳安也被母亲田唤起。
田从箱底捧出珍藏多年的大红碎灯芯绒罩袄,那是她出嫁时的体面衣裳。
“我的姑娘哟,今儿起就是崔家媳妇了.”
田嗓音发哽,粗糙的手指穿过女儿乌黑的长辫,“到了那边勤快些,跟你元哥好好过日子。”
柳安一个白眼:“妈!你说说啥呢,我就是嫁过去了,又不是以后都不回来了。”
“您要捨不得,我以后我天天会来看您。”
田被柳安这话一打岔,原本泪眼婆娑的双眼立马止住。
“你个姑娘家家的,尽说这话。”说罢,轻轻打了柳安一掌。
“啊!干嘛呢妈!大日子的大头不好!”柳安嘟著嘴道。
“让你长长记性,都老大不小了还嫁人了,还跟小孩子一个样。”田点了点女儿的额头。
“知道啦!”柳安嘟嘟嘴不服气,转头对著镜子看著今天的妆造,还挺好看的。
刚过十点,小院便喧腾起来。
师父柳化中第一个到,灰布中山装洗得发白却扣得严整,左手提鼓囊布兜,右手拎著竹篮。
“元子,安安!年头紧巴,这点棒子麵跟红,就当师父添的嚼穀。”
“噔噔噔”的脚步声震得地面微颤,师兄沈木提著一小麻袋跨进门:“东北老家捎的黄小米!熬粥养人!”
李开朗拎著布袋紧隨其后,袋口泄出雪白的麵粉。
白修文也拎著一小袋大米进来。
其他亲戚朋友也陆陆续续到来,大家手里也提著些粮食过来。
一筐晒透的红薯干、瓦罐油汪汪的醃咸菜疙瘩、一包炸生
大家提来的粮食都不多,却也表示著一点心意。
在这个时候办婚宴请大家齐聚一堂吃饭,可是件大出血的事,大家都不会让他们吃亏。
亲戚朋友们陆陆续续到达,一时间院里瞬间热闹起来。
倒座房前的空地小院扫得鋥亮,摆了简陋的两张方桌,铺了红布,虽然简陋但欢庆不减。
亲戚朋友们说说笑笑,带来的粮食让这宴席显得分外朴实。
“吉——时——到——!”沈木的吼声刚落,院外“噼里啪啦”炸响一掛鞭。
柳安搀著母亲踏出房门,红袄似一团火灼烧了灰扑扑的院落。
崔元疾步上前,两人的手掌触碰。
师父柳化中挺直微驼的背脊,肃立中院:“今儿各位来参加我徒弟和侄女的婚事,我替两个孩子鞠一躬!”
朝四方深躬,掌声混著“应当应分”的回应炸开。
“元子跟我学艺虽仅有2年有余,手稳心细,安安是我亲侄女,懂事知理!往后日子.”
仪式简单到极致。
没有什么一拜天地,二拜高堂
没有信物交换,没有繁文縟节。
可当崔元掀起柳安红袄袖口,將师父递来的红绳系上她腕间时,院中喝彩声几乎掀翻瓦片。
“好!”
“恭喜恭喜!”
“喜结连理,祝愿白头偕老!”
大家纷纷出声祝福。
婚礼仪式就此结束,宴席便准备开始。
厨房里蒸汽氤氳。
几个亲戚帮忙做著,將大家送来的粮食一一用上。
將白面与玉米面揉成太极状,擀开切成韭叶宽。
田熗香萝卜白菜,咸菜丝淋上三滴香油。
李开朗送的白面被捏成三十个元宝饺,蒸屉一掀,香气勾得人肚肠鸣叫。
那油炸生米此刻也派上用场。
很快,宴席做好。
大家捧碗执筷,“稀溜溜”吸著麵条。
沈木蹲在台阶上捧海碗喝汤,喉结滚动如擂鼓。
柳安弟弟柳强捏著饺子细嚼,油汁从指缝淌下也浑然不觉,吃完后舔净碗底,盯著崔元傻笑:“姐夫,啥时候抱外甥?”
柳安颊生红云,崔元只闷头给她碗里添饺子。
一时间,小小院子里热闹非凡。
大家有说有笑,虽然没有什么大鱼大肉,但也让大家吃的尽欢。
崔家的热闹非凡,自然就显得院子其他人家的淒凉。
贾家。
听著倒座房传来的阵阵喝彩声,贾张氏却不是那么滋味。
裹著瘸腿歪在炕上,隔窗啐道:“穷抖擞!连片肉都没有!”
想到少管所里的棒梗,她捶胸哭嚎:“我苦命的孙儿哎!还不知挨谁的打”
秦淮茹攥著抹布立在阴影里,也在想著棒梗是不是受苦了,以前都没离开过她身旁。
这冷不丁不在了,显得更加珍惜。
想要去看棒梗,但一想到易中海说的,三岁看大,七岁看老,还是狠下心来。
秦淮茹听著鞭炮声传来,她倏然想起八九年前的自己:红袄、轿、甜软的喜餑餑.
现如今只剩冰窟似的炕席,三张嗷嗷待哺的嘴。
前院阎埠贵“咔噠”拨著算盘珠,遥看著倒座房。
他原计划隨个五毛钱,既能祝福人家,还能蹭顿油水饭,岂不美哉。
可惜人崔元压根就不收,也不请他去,连门都没进去!
阎埠贵算计本事,现在整个院子都知道了,他这一去,指不定全家人都一起去。
崔元本来就没打算邀请那么多人,再则粮食也不多,阎埠贵一家子来非得吃空不成。
“又有一个结婚了!”阎解成躺在床上,惆悵地望著天板,耳边传来阵阵欢笑声。
“唉~”
整个院子年轻一代,没剩几个人没结婚。
李开朗、陈同靖、还有后罩房那几个,他们不算在內。
李开朗和陈同靖,两人都比他年轻,工作还比他好,这可怎么比的了啊。
感嘆了两句,阎解成很快就收拾好心情。
“管他呢,结婚就结婚,反正我的好日子也不远了,再挨过5个月,快了快了,熬了快2年,也不差这最后一点。”
午后宴散,院里恢復了寧静。
田带人洗刷锅碗,崔元也將大家带来的粮食放好。
柳安褪下大红袄子叠齐收好,换回打著补丁的旧衣,帮母亲洗筷勺。
一切事了,田最后叮嘱柳安:“跟你元哥以后好好过日子啊。”
“知道啦妈!”柳安有些受不了母亲的嘮叨,最后跟崔元、崔大娘说了些话便离开。
崔元和柳安进到现在终於是独属於两人的新家,柳安还在回味婚礼,对崔元说:
“元哥,咱们看场电影。”
崔元点头,“成,今儿个听你的。”
参加完崔元和柳安的婚事,白修文回家跟徐思楠说了声后,便直奔废品站。
他要去做最后的准备。
8月的头一天,站长王成才便找到他,说起了变废为宝展览会的事。
“小白,展会时间定好了,就在下周一,也就是七天后,在文化宫举办为期半个月的变废为宝展览会。”
“到时候展会开幕会有文工团演出,还有领导会过来视察,是成是败全看这一次展会了。”
“趁著还有时间,你多准备准备,这次持续半个月,你儘可能多准备,免得到时候出现什么问题。”
“放心吧,站长,我一定全力以赴!”白修文重重点头。
这次展览会对两人而言,都很重要,为了这次展览会两人都准备了两三个月的时间。
白修文先来到废品站的维修间,看看自己还有什么落下的没拿。
展览会要展出的『宝贝』这几天都陆陆续续拿过去了,现在就是最后再看一眼,確认还有什么没拿的。
除了宝贝,也有一些资料性的文件也要拿出来,其中包含了王成才要他背诵的资料、话术等,这些资料可是他这半个多月的成果,同样不容忽视。
俗话说
之后工作地点就在那里,可能一天都要呆在那,这里可能就没空过来。
“该拿的也都拿了,应该没什么东西忘拿了。”白修文最后確认再三,没发现什么忘拿的。
直奔文化宫。
文化宫內,不再是前几天首次布展时略显空旷的模样。
各个展位已然初具规模,大大小小、形態各异的“宝贝”被精心安放在展台、货架甚至是特意搭建的小景之上,上面贴著標註名称、来源废品站和功能的標籤。
空气中瀰漫著新鲜的油漆味、木材味,还隱约混杂著铁锈、纸张、旧塑料那些废品站特有的气息。
白修文深吸一口气,那股混杂的气味仿佛带有魔力般,顿时让他的疲惫消散了不少。
经过一个个展区,白修文依旧是止不住的好奇。
有用报废的自行车链条、轴承滚珠、铁皮罐等组合焊接成抽象的动物和植物形態,充满力量感。
有用碎玻璃瓶底打磨光滑后拼接成流光溢彩的掛灯。
此类种种,並不怎么实用,但是创意感十足。
当初第一次看到这些『宝贝』时,白修文头脑就不自觉的迸发出灵感。
恨不得立马回废品站,借鑑这些创意造出『宝贝』,只是苦於时间不够,只能暂且压下。
王成才当时就笑道:“变废为宝,除了实用价值,美感、情怀也算『宝』吧?”
这一见识,也让白修文思维顿时扩展,变废为宝,维度似乎比他预想的更宽广。
它不仅存在於物理结构和功能的重塑,也可以存在於情感连结与美学价值的再创造。
这种多维度的碰撞,才是展览会真正激动人心的地方。
他在心里默默记下:介绍时,除了说明功能和製作过程,也要点出材料本身的“前世”和赋予新生后的“情感温度”。
快速走回自己的展览区。
这里位置不算最佳,但胜在也还不错。
从废品站拉过来的第一批核心展品已经安置妥当。
最显眼的是那个自然是脚踩式手动粉碎制煤机。
旁边有用搪瓷脸盆底焊接上铁丝网和旧铁皮围成的节能煤炭催燃器。
等等变废为宝的成果都展览在这,每一件旁边都预留了摆放介绍资料的位置。
王成才正好也在这,正拿著个小本子,一丝不苟地核对展品清单。
“小白,你来的正好!展品主体我看著是齐了,跟你清单核对过了。安全確认也做了,挺好。”
“辛苦站长了。”白修文放下沉甸甸的文件袋,“我还得把这些『软宝贝』安置好。”
他打开文件袋,里面是一沓沓分门別类整理好的资料:
展示板文字稿,细分解每一件核心展品的原材料构成、设计理念、变废为宝的关键技术点
还有互动问答预案,薄薄的一本,但內容关。
这其中额开始提炼可能会被问到的十几种核心问题及答案,涵盖製作方法、成本估算等等。
他针对每个问题都提炼了几句简明扼要的核心回答,方便应对。
王站长说得好,“好记性不如烂笔头”,关键时刻瞄一眼能救命。
这个就不能展示出来,得自己拿著,免得被人问起来,自己一问三不知。
还有几张类似介绍展会的小卡片,上面简单介绍了一下展品,以及一些数据。
最重要的,自然是讲解稿,这不是死记硬背的稿件,而是条理清晰的逻辑树状图。
標明了不同观眾可能感兴趣的点在哪里,需要强调的重点是什么,这份稿子他可是背了足足半个多月,就连徐思楠都听得都烦了,甚至都会背了。
对於这些资料,王成才早有预料,这些资料的製作自然是有他的一份。
“好!这准备工作做得扎实!”
“到时候开幕仪式后的领导视察路线是固定的,但我们自己展台这里,就得靠你这张嘴和这些资料把我们的宝贝说活、说明白、说进人心坎里去!”
他拍了拍白修文的肩膀,“这些天累坏了吧?”
白修文轻轻摇头:“还行,心里有底就不觉得累。”
王成才点点头,“我也一样。”
两人相视哈哈大笑。
这是他俩的大事,再怎么辛苦劳累都不为过。
两人没多聊,立刻投入工作,將不同的文字介绍资料固定放好在展品前。
確认没有遗漏任何展品核心部件和关键资料后,两人这才稍稍鬆了口气。
陆陆续续的其他展会的人也来做准备,文化宫內已是一片忙碌景象。
大家都在做最后的准备,就等著明天了。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