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34章 军令状 事终了
接下来的几天,材料科、库房表面上维持著惯常的运转。
但平静的水面下却是暗流汹涌。
库房那边,新收货记录表在李开朗几次三番的强硬督办下,暂时强行推开了。
但执行的过程充满了阳奉阴违。
那个被钱科长点名的黄库管,每次登记时都唉声嘆气,磨磨蹭蹭。
他故意在需要书写清晰名称上,龙飞凤舞地签上辨识度极低的字跡,写出的字如同密电码,缺胳膊少腿,非朝夕相处者绝难辨识。
有时司机师傅不耐烦地催促,他就故作手忙脚乱地加快速度,写得更是一塌糊涂。
比草书更草,比狂草更狂。数字?更是大小不一,倾斜歪扭,7能写成1,3能写成8,纯靠猜。
李开朗巡查发现几次,当场指出来:“黄师傅,名称请写全称,字跡要清晰可辨,这份表是用来做什么的,想必您清楚。”
黄库管反应堪称教科书般標准:猛地一拍额头,脸上瞬间堆满十二万分的歉意,眼神都带著浑浊的真诚:
“哎哟,你看我这手!老眼昏了,小李科长您多担待,下次注意,下次一定注意!”
態度极好,认错极快,但“错误”照犯不误。
其他几个库管员虽然不像老黄这么“跳脱”,但也普遍执行得敷衍了事。
格子里填写的数字经常只靠猜才能猜出来是什么数字。
名称更是能简写就简写,统一打成“铁板”、“钢管”。
他们私下互相嘀咕:“忙都忙死了,能填上去就不错了!他还能天天盯在旁边看不成?”
“就是,忙著搬货都来不及,还得伺候这玩意儿!新官上任三把火,烧不旺就自己熄了吧!”
“盯唄,我看他能盯到几时?就不信他天天长在这里!”
库房的问题,李开朗心知肚明,他甚至懒得再去一一指出,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徒耗精力。
只是每天不定时地抽查单据,將那些填写不规范的地方一一记录在案。
信息共享板的情况稍好一些,但也步履维艰。
库房確实每日更新了到货信息,但內容极其简单潦草。
质检员这边,状態更新异常迟缓。
早上八点就送检的一批轴承,到了午饭时间,状態栏依旧空空如也。
偶尔有年轻的质检员想积极一点去更新,刚拿起粉笔,就被旁边年纪大的师傅用眼神或咳嗽声制止。
“別瞎写,看清楚再说!”
“东西还没完全看完呢,你写『在检』容易误导人!回头库房跑来催怎么办?等钱科长、孙哥他们觉得没问题了再说!”
於是,大部分时间,状態栏只有孙质检员、林老师傅会偶尔写上一两笔,还经常是事了后才来匆匆补上进程。
信息共享板形同虚设,所谓的“提高效率”成了泡影。
李开朗每次走到黑板前,看著上面稀稀拉拉、严重滯后甚至缺失的信息,眉头总是紧紧锁著。
他强压著火气,当眾提醒过几次,“我们这块板子,不是摆设,请大家务必重视起来。”
只可惜效果寥寥。
质检员们总有一堆理由:
“李科长,真不是不配合啊!活儿太多啦!一忙起来脚不沾地,哪顾得上写这个呀!”
“就是就是,这玩意儿写快了怕写错,错了谁负责?领导追究下来咋办?”
“对啊对啊,有些物料状態复杂得很,一会儿待检一会儿復检,写上容易引起歧义。”
態度比库管员那边“软”一些,但拖延和抗拒的本质没变。
那块黑板感觉就跟没有似的。
除此之外,记帐员老王头那里也出状况了。
以前单据虽然乱,但他闭著眼睛都能摸出个大概。
现在李开朗要求填表必须规范清晰,老王头一开始还挺高兴,觉得字清楚了好登记。
可实际操作起来,他发现问题更大!那些被库管员按新表“规范”填写的、看似整齐的单据,信息反而常常出错,甚至互相矛盾!
比如库房记录签收了1000个零件,但送货单上是1050个。
质检单上写著“待覆检”的物料编號,在库房的入库单上却变成了“合格品”。
老王头被搞得头晕眼,错误率不降反增。
“娘的,这李副科长搞什么鬼啊!看看!以前乱是乱了点,好歹东西不会错这么多!”
“现在倒好,搞整齐了是整齐了,错得离谱了!我这老眼是真了!越查越错!”
老王头的抱怨似乎並非全无道理。
库房那边为了应付差事,填表时敷衍潦草的问题確实存在甚至可能加重了。
李开朗还没来得及处理库房,钱科长那边又找他“喝茶”了。
“李副科长,你坐。”声音里透著无奈,“最近吶动静有点大啊。”
李开朗沉默地坐下,等待下文。
“库房那边,老黄都跑到我这哭鼻子来了,说一把年纪还要被当眾逼著练字,心臟受不了。”
“好几个老师傅也私下跟我叫苦,说现在填个表比下力气干活还累,怕出错又怕担责,精神压力很大啊。”
钱科长观察著李开朗的表情,“老王头那里你也知道了,单据错误比以前还多,他天天抱怨。”
“我知道你改革的初衷是好的,但就是这,是不是有点超出了承受范围?”
李开朗刚要开口解释库房的问题,钱科长摆摆手,声音压得更低了:
“还有那块黑板!李副科长,我知道你用心良苦。可你是不知道,主管后勤的主任过来『关心』了一下。”
“说咱材料科搞了什么信息上墙,问是不是有什么困难要公开討论?言外之意就是嫌动静太大!”
“你说这我这心里打鼓啊!”
他语重心长:“你年轻,有衝劲,有理想,这非常好。咱们这可是盘根错节的树根!稍微动一动就牵一髮动全身啊!”
“我的意见是,目前的事暂时先停下来,等大家情绪稳定点,风头过去一点,咱们再从长计议,换个更温和的方式?”
“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备考!这些烦心事交给我处理?怎么样?”
钱科长的言辞有些恳求的地步。
闻言,李开朗看著心底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。
有不甘心,也有被阻挠的愤怒,更有一份无奈。
他沉默了片刻,既然钱科长都已经明说了,再强推只会適得其反。
改革哪有一帆风顺的,他也也清楚,一旦退缩,他的所作所为皆会付之东流。
但最终,李开朗开口了:“钱科长,您的担心我明白了。”
“但这些问题我会一点点去抠,一个个解决,单据和黑板的事没有討价还价的余地,我一定会坚持下去。”
“单据我会亲自去看,谁写错了我亲自来改!”
“黑板的事,既然大家现在有顾虑不愿意写,或者害怕写错承担责任,那好,这板子上我来填!”
“后果我一个人承担!我就不信了我改不了这风气!”
李开朗的声音斩钉截铁,却让钱科长愣住了。
他万万没想到李开朗选择的不是退让,而是选择自我“牺牲”。
看著李开朗眼中不屈的光芒,钱科长一时竟无言以对。
一时间还有些五味杂陈,有对他刚硬的些许埋怨,有对他理想主义付出的无奈,
甚至还有一丝隱隱的敬佩?
在这个习惯“和稀泥”的环境里,敢这样“轴”的人已经很少见了。
至少他做不到。
“还请钱科长全力支持我,给我一周的时间,若是我还改变不了,这事到此为止,我全听您的安排!”
李开朗彻底断绝自己的退路。
不成功,便成仁。
钱科长看著好一会,嘆了口气:“行,我给你一周时间,这一周我会全力支持你。”
李开朗没有丝毫犹豫,立刻执行了他的承诺。
带上所需东西,直接驻扎”到了库房。
这个举动如同在平静的死水里投入了一颗炸弹。
库管员们,尤其是老黄,眼睛瞪得像铜铃,嘴里叼著的劣质捲菸差点掉在地上。
“不是,他什么意思?这是跟咱们硬刚吗?”
库房里瞬间瀰漫开一种高度紧张的氛围。
想要把方案执行下去,就得先把最倔的人给弄服,李开朗直接盯上了老黄,看著他做事、记录签收。
“他娘的,盯著老子干什么!滚一边去!”老黄心里直骂娘,嘴上却不敢出大气。
他看著李开朗那双鹰隼般锐利的眼睛扫过每一张新填的记录表,比看押犯人还严密。
“老黄,签收一下!”一司机师傅叫道。
“来了。”老黄连忙过去签收,瞬间就感觉后脖颈子发凉。
原来是李开朗就在身后盯著他签收,就当他想故技重施写“密电码”,手指刚习惯性地龙飞凤舞起来之际。
李开朗的影子就罩到了他头顶,冷冷一句“黄师傅,全称、清晰”。
“哎哎!”硬生生把他的草书逼成了小学生正楷。
“不行,重写!”
李开朗就在旁边盯著,稍有模糊立马要求重写。
老黄感觉自己不是在仓库点货,倒像是在参加一场没有尽头的书法考试,憋屈得脸色铁青。、
“他娘的什么东西,盯著老子干嘛!这里这么多人不去,就盯著老子,你他娘的!”
老黄在心里把李开朗祖宗八代都问候遍了。
另一边。
李开朗可没忘了信息共享板。
他说到做到,一个人包揽了所有信息的更新。
將信息记录在黑板上后,又一头扎进质检员之中,时刻记录这每批物料的检验进度。
这让一些质检员感到极度不適。
“李副科长,您这样我们压力很大!您写上去万一和最终结果不一致怎么办?”
李开朗只是平静地说:“我只写观察到的当前状態,后续变更再更新,过程透明才能知道堵点在哪里,责任我负。”
他转身在黑板上加了个括號(备註:初检中,以最终报告为准)。
李开朗亲力亲为的表现,让几名年轻的质检员好奇。
他们还是头一次见领导如此身体力行地做这种“琐事”。
中午时分。
別人都去食堂吃饭,李开朗拿了俩窝窝头就在库房吃。
一手啃著,一手还不忘更新著检验状態。
到了下午,李开朗会集中精力审核当天填写的所有入库、出库单据,特別是那些容易出错的地方。
之前老王头抱怨的货单数量不符、状態混乱问题,此刻全都摆在了李开朗面前。
李开朗亲自下场监督,库管和质检员没人敢胡来,但也不是没人顶风作案。
只不过在他眼前,无所遁形。
老王头私下跟人嘀咕:“这个愣头青,轴是真轴,但眼睛也是真毒!”
“以前那些错咱也隱约觉得不对劲,就是嫌麻烦没深究,他倒好,一个个揪出来。”
“他这么搞,单据是不错了,可我这老伙计是快被他累死了还是清閒了,自己也说不清。”
李开朗的“高压独断”带来的效果显著。
库管员们被压得喘不过气,至少明面上的阳奉阴违少了。
只不过暗地里却发展出了更隱晦的对抗。比如,他们会刻意放慢实际点货、备货的速度。
“李科长在盯著表呢,咱们得写清楚,写清楚就得慢点点,点细点对吧?”
排队等待装卸的司机们怨声载道,矛头自然指向了始作俑者李开朗。
时不时就有司机对李开朗半抱怨半嘲讽地喊:“
李科长,你在这坐镇,俺们倒是放心不会少根螺丝了,就是这一天能拉一趟活变半趟,喝西北风啊!”
生產车间因为某批急用配件入库比平时慢了半天,车间主任一个电话直接打到了钱科长那里,语气相当不满:
“钱科长!你们材料科搞什么名堂?打个配件入库搞这么久?仓库是不是换新人啦?耽误生產进度谁负责?!”
种种压力都传到钱科长这,电话接得他头皮发麻,菸灰缸里的菸头堆成了小山。
几次踱步到库房门口,犹豫著要不要进去,但最终还是忍著不去。
这也间接帮了李开朗。
连续几天的以身作则,效果也是有的。
第五天早上,一名年轻的质检员在质检完一批物料后,犹豫了一下,竟主动走到了黑板前。
他在所有人诧异的目光注视下,拿起粉笔,在那批元件的状態栏里,清晰有力地写上了“【质检合格-陈】”几个字。
旁边的老质检员立刻咳嗽了一声想制止,小陈却鼓起勇气大声说:“王工,这批物料没有任何问题,李副科长不是说过程透明吗?我觉得写清楚挺好,谁想知道进度一目了然。”
虽然他声音还有些发颤,但这个举动无疑打破了坚冰。
小陈的行为像一个信號。
虽然老质检员们依旧沉默,但一种微妙的变化开始蔓延。
中午时分,另一位年轻质检员在处理一批例行检验的標准件时,也默默地拿起粉笔,在对应品名下写了“检验合格”。
两个小小的举动,在黑板上显得格外醒目。
一直独来独往的林老师傅,在检完的一批物料后,难得地对身边还在犹疑的老质检员说了一句:
“李副科长不容易,这板子,写清楚了,真省得库房的人一趟趟来问,咱们自己也清楚手头的活。”
声音不大,却像一阵微风,吹拂著沉闷的库房。
库房外,前几天抱怨的司机师傅在经歷过一次因单据混乱不清被暂扣后,看著眼前这份严格规范的出库单时,感嘆了一句:
“嗨!虽然等得是久了点,但这单据看著是真舒坦!清清爽爽,一是一二是二,少他妈多少扯皮麻烦!”
种种成效初见端倪,听到李开朗不由地心中一热。
“终於是成了!”
连续几天高强度的工作,盯防规范、更新信息板,还要应对各种明暗的压力和冷眼,李开朗身体有些透支。
要不是身体硬朗,早就病倒了。
之后又观察两天,看著库房一天天的变好,李开朗总算是履行对钱科长的承诺。
“李副科长,好样的!”
(本章完)
接下来的几天,材料科、库房表面上维持著惯常的运转。
但平静的水面下却是暗流汹涌。
库房那边,新收货记录表在李开朗几次三番的强硬督办下,暂时强行推开了。
但执行的过程充满了阳奉阴违。
那个被钱科长点名的黄库管,每次登记时都唉声嘆气,磨磨蹭蹭。
他故意在需要书写清晰名称上,龙飞凤舞地签上辨识度极低的字跡,写出的字如同密电码,缺胳膊少腿,非朝夕相处者绝难辨识。
有时司机师傅不耐烦地催促,他就故作手忙脚乱地加快速度,写得更是一塌糊涂。
比草书更草,比狂草更狂。数字?更是大小不一,倾斜歪扭,7能写成1,3能写成8,纯靠猜。
李开朗巡查发现几次,当场指出来:“黄师傅,名称请写全称,字跡要清晰可辨,这份表是用来做什么的,想必您清楚。”
黄库管反应堪称教科书般標准:猛地一拍额头,脸上瞬间堆满十二万分的歉意,眼神都带著浑浊的真诚:
“哎哟,你看我这手!老眼昏了,小李科长您多担待,下次注意,下次一定注意!”
態度极好,认错极快,但“错误”照犯不误。
其他几个库管员虽然不像老黄这么“跳脱”,但也普遍执行得敷衍了事。
格子里填写的数字经常只靠猜才能猜出来是什么数字。
名称更是能简写就简写,统一打成“铁板”、“钢管”。
他们私下互相嘀咕:“忙都忙死了,能填上去就不错了!他还能天天盯在旁边看不成?”
“就是,忙著搬货都来不及,还得伺候这玩意儿!新官上任三把火,烧不旺就自己熄了吧!”
“盯唄,我看他能盯到几时?就不信他天天长在这里!”
库房的问题,李开朗心知肚明,他甚至懒得再去一一指出,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徒耗精力。
只是每天不定时地抽查单据,將那些填写不规范的地方一一记录在案。
信息共享板的情况稍好一些,但也步履维艰。
库房確实每日更新了到货信息,但內容极其简单潦草。
质检员这边,状態更新异常迟缓。
早上八点就送检的一批轴承,到了午饭时间,状態栏依旧空空如也。
偶尔有年轻的质检员想积极一点去更新,刚拿起粉笔,就被旁边年纪大的师傅用眼神或咳嗽声制止。
“別瞎写,看清楚再说!”
“东西还没完全看完呢,你写『在检』容易误导人!回头库房跑来催怎么办?等钱科长、孙哥他们觉得没问题了再说!”
於是,大部分时间,状態栏只有孙质检员、林老师傅会偶尔写上一两笔,还经常是事了后才来匆匆补上进程。
信息共享板形同虚设,所谓的“提高效率”成了泡影。
李开朗每次走到黑板前,看著上面稀稀拉拉、严重滯后甚至缺失的信息,眉头总是紧紧锁著。
他强压著火气,当眾提醒过几次,“我们这块板子,不是摆设,请大家务必重视起来。”
只可惜效果寥寥。
质检员们总有一堆理由:
“李科长,真不是不配合啊!活儿太多啦!一忙起来脚不沾地,哪顾得上写这个呀!”
“就是就是,这玩意儿写快了怕写错,错了谁负责?领导追究下来咋办?”
“对啊对啊,有些物料状態复杂得很,一会儿待检一会儿復检,写上容易引起歧义。”
態度比库管员那边“软”一些,但拖延和抗拒的本质没变。
那块黑板感觉就跟没有似的。
除此之外,记帐员老王头那里也出状况了。
以前单据虽然乱,但他闭著眼睛都能摸出个大概。
现在李开朗要求填表必须规范清晰,老王头一开始还挺高兴,觉得字清楚了好登记。
可实际操作起来,他发现问题更大!那些被库管员按新表“规范”填写的、看似整齐的单据,信息反而常常出错,甚至互相矛盾!
比如库房记录签收了1000个零件,但送货单上是1050个。
质检单上写著“待覆检”的物料编號,在库房的入库单上却变成了“合格品”。
老王头被搞得头晕眼,错误率不降反增。
“娘的,这李副科长搞什么鬼啊!看看!以前乱是乱了点,好歹东西不会错这么多!”
“现在倒好,搞整齐了是整齐了,错得离谱了!我这老眼是真了!越查越错!”
老王头的抱怨似乎並非全无道理。
库房那边为了应付差事,填表时敷衍潦草的问题確实存在甚至可能加重了。
李开朗还没来得及处理库房,钱科长那边又找他“喝茶”了。
“李副科长,你坐。”声音里透著无奈,“最近吶动静有点大啊。”
李开朗沉默地坐下,等待下文。
“库房那边,老黄都跑到我这哭鼻子来了,说一把年纪还要被当眾逼著练字,心臟受不了。”
“好几个老师傅也私下跟我叫苦,说现在填个表比下力气干活还累,怕出错又怕担责,精神压力很大啊。”
钱科长观察著李开朗的表情,“老王头那里你也知道了,单据错误比以前还多,他天天抱怨。”
“我知道你改革的初衷是好的,但就是这,是不是有点超出了承受范围?”
李开朗刚要开口解释库房的问题,钱科长摆摆手,声音压得更低了:
“还有那块黑板!李副科长,我知道你用心良苦。可你是不知道,主管后勤的主任过来『关心』了一下。”
“说咱材料科搞了什么信息上墙,问是不是有什么困难要公开討论?言外之意就是嫌动静太大!”
“你说这我这心里打鼓啊!”
他语重心长:“你年轻,有衝劲,有理想,这非常好。咱们这可是盘根错节的树根!稍微动一动就牵一髮动全身啊!”
“我的意见是,目前的事暂时先停下来,等大家情绪稳定点,风头过去一点,咱们再从长计议,换个更温和的方式?”
“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备考!这些烦心事交给我处理?怎么样?”
钱科长的言辞有些恳求的地步。
闻言,李开朗看著心底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。
有不甘心,也有被阻挠的愤怒,更有一份无奈。
他沉默了片刻,既然钱科长都已经明说了,再强推只会適得其反。
改革哪有一帆风顺的,他也也清楚,一旦退缩,他的所作所为皆会付之东流。
但最终,李开朗开口了:“钱科长,您的担心我明白了。”
“但这些问题我会一点点去抠,一个个解决,单据和黑板的事没有討价还价的余地,我一定会坚持下去。”
“单据我会亲自去看,谁写错了我亲自来改!”
“黑板的事,既然大家现在有顾虑不愿意写,或者害怕写错承担责任,那好,这板子上我来填!”
“后果我一个人承担!我就不信了我改不了这风气!”
李开朗的声音斩钉截铁,却让钱科长愣住了。
他万万没想到李开朗选择的不是退让,而是选择自我“牺牲”。
看著李开朗眼中不屈的光芒,钱科长一时竟无言以对。
一时间还有些五味杂陈,有对他刚硬的些许埋怨,有对他理想主义付出的无奈,
甚至还有一丝隱隱的敬佩?
在这个习惯“和稀泥”的环境里,敢这样“轴”的人已经很少见了。
至少他做不到。
“还请钱科长全力支持我,给我一周的时间,若是我还改变不了,这事到此为止,我全听您的安排!”
李开朗彻底断绝自己的退路。
不成功,便成仁。
钱科长看著好一会,嘆了口气:“行,我给你一周时间,这一周我会全力支持你。”
李开朗没有丝毫犹豫,立刻执行了他的承诺。
带上所需东西,直接驻扎”到了库房。
这个举动如同在平静的死水里投入了一颗炸弹。
库管员们,尤其是老黄,眼睛瞪得像铜铃,嘴里叼著的劣质捲菸差点掉在地上。
“不是,他什么意思?这是跟咱们硬刚吗?”
库房里瞬间瀰漫开一种高度紧张的氛围。
想要把方案执行下去,就得先把最倔的人给弄服,李开朗直接盯上了老黄,看著他做事、记录签收。
“他娘的,盯著老子干什么!滚一边去!”老黄心里直骂娘,嘴上却不敢出大气。
他看著李开朗那双鹰隼般锐利的眼睛扫过每一张新填的记录表,比看押犯人还严密。
“老黄,签收一下!”一司机师傅叫道。
“来了。”老黄连忙过去签收,瞬间就感觉后脖颈子发凉。
原来是李开朗就在身后盯著他签收,就当他想故技重施写“密电码”,手指刚习惯性地龙飞凤舞起来之际。
李开朗的影子就罩到了他头顶,冷冷一句“黄师傅,全称、清晰”。
“哎哎!”硬生生把他的草书逼成了小学生正楷。
“不行,重写!”
李开朗就在旁边盯著,稍有模糊立马要求重写。
老黄感觉自己不是在仓库点货,倒像是在参加一场没有尽头的书法考试,憋屈得脸色铁青。、
“他娘的什么东西,盯著老子干嘛!这里这么多人不去,就盯著老子,你他娘的!”
老黄在心里把李开朗祖宗八代都问候遍了。
另一边。
李开朗可没忘了信息共享板。
他说到做到,一个人包揽了所有信息的更新。
將信息记录在黑板上后,又一头扎进质检员之中,时刻记录这每批物料的检验进度。
这让一些质检员感到极度不適。
“李副科长,您这样我们压力很大!您写上去万一和最终结果不一致怎么办?”
李开朗只是平静地说:“我只写观察到的当前状態,后续变更再更新,过程透明才能知道堵点在哪里,责任我负。”
他转身在黑板上加了个括號(备註:初检中,以最终报告为准)。
李开朗亲力亲为的表现,让几名年轻的质检员好奇。
他们还是头一次见领导如此身体力行地做这种“琐事”。
中午时分。
別人都去食堂吃饭,李开朗拿了俩窝窝头就在库房吃。
一手啃著,一手还不忘更新著检验状態。
到了下午,李开朗会集中精力审核当天填写的所有入库、出库单据,特別是那些容易出错的地方。
之前老王头抱怨的货单数量不符、状態混乱问题,此刻全都摆在了李开朗面前。
李开朗亲自下场监督,库管和质检员没人敢胡来,但也不是没人顶风作案。
只不过在他眼前,无所遁形。
老王头私下跟人嘀咕:“这个愣头青,轴是真轴,但眼睛也是真毒!”
“以前那些错咱也隱约觉得不对劲,就是嫌麻烦没深究,他倒好,一个个揪出来。”
“他这么搞,单据是不错了,可我这老伙计是快被他累死了还是清閒了,自己也说不清。”
李开朗的“高压独断”带来的效果显著。
库管员们被压得喘不过气,至少明面上的阳奉阴违少了。
只不过暗地里却发展出了更隱晦的对抗。比如,他们会刻意放慢实际点货、备货的速度。
“李科长在盯著表呢,咱们得写清楚,写清楚就得慢点点,点细点对吧?”
排队等待装卸的司机们怨声载道,矛头自然指向了始作俑者李开朗。
时不时就有司机对李开朗半抱怨半嘲讽地喊:“
李科长,你在这坐镇,俺们倒是放心不会少根螺丝了,就是这一天能拉一趟活变半趟,喝西北风啊!”
生產车间因为某批急用配件入库比平时慢了半天,车间主任一个电话直接打到了钱科长那里,语气相当不满:
“钱科长!你们材料科搞什么名堂?打个配件入库搞这么久?仓库是不是换新人啦?耽误生產进度谁负责?!”
种种压力都传到钱科长这,电话接得他头皮发麻,菸灰缸里的菸头堆成了小山。
几次踱步到库房门口,犹豫著要不要进去,但最终还是忍著不去。
这也间接帮了李开朗。
连续几天的以身作则,效果也是有的。
第五天早上,一名年轻的质检员在质检完一批物料后,犹豫了一下,竟主动走到了黑板前。
他在所有人诧异的目光注视下,拿起粉笔,在那批元件的状態栏里,清晰有力地写上了“【质检合格-陈】”几个字。
旁边的老质检员立刻咳嗽了一声想制止,小陈却鼓起勇气大声说:“王工,这批物料没有任何问题,李副科长不是说过程透明吗?我觉得写清楚挺好,谁想知道进度一目了然。”
虽然他声音还有些发颤,但这个举动无疑打破了坚冰。
小陈的行为像一个信號。
虽然老质检员们依旧沉默,但一种微妙的变化开始蔓延。
中午时分,另一位年轻质检员在处理一批例行检验的標准件时,也默默地拿起粉笔,在对应品名下写了“检验合格”。
两个小小的举动,在黑板上显得格外醒目。
一直独来独往的林老师傅,在检完的一批物料后,难得地对身边还在犹疑的老质检员说了一句:
“李副科长不容易,这板子,写清楚了,真省得库房的人一趟趟来问,咱们自己也清楚手头的活。”
声音不大,却像一阵微风,吹拂著沉闷的库房。
库房外,前几天抱怨的司机师傅在经歷过一次因单据混乱不清被暂扣后,看著眼前这份严格规范的出库单时,感嘆了一句:
“嗨!虽然等得是久了点,但这单据看著是真舒坦!清清爽爽,一是一二是二,少他妈多少扯皮麻烦!”
种种成效初见端倪,听到李开朗不由地心中一热。
“终於是成了!”
连续几天高强度的工作,盯防规范、更新信息板,还要应对各种明暗的压力和冷眼,李开朗身体有些透支。
要不是身体硬朗,早就病倒了。
之后又观察两天,看著库房一天天的变好,李开朗总算是履行对钱科长的承诺。
“李副科长,好样的!”
(本章完)